- 挽
-
(參見 <<輓>>)
wănㄨㄢˇ〔《廣韻》無遠切, 上阮, 微。 〕1.拉;牽引。三國 魏 曹植 《名都篇》: “左挽因右發, 一縱兩禽連。”宋 蘇軾 《祈雨祝文》: “逾旬不雨, 農有憂色, 挽舟浚河, 公私告病。”元 周權 《接竹引泉》詩: “挽之歸我廬, 晴雨注屋茆。”《水滸傳》第一○二回: “﹝ 蔡京 、 蔡攸 ﹞於是密挽心腹官員, 與府尹相知的, 教他將 王慶 刺配遠惡軍州, 以滅其跡。”蕭紅 《生死場》四: “只有 趙三 的車子沒有牛挽。”2.引申為薦引。宋 沈括 《夢溪筆談‧藝文二》: “ 歐陽文忠 好推挽後學。”3.扭轉;挽回。明 瞿共美 《天南逸史》: “惟 瞿公 導養聖德, 修紀綱, 挽人心, 布威武, 抑權閹, 起用人望, 招徠賢俊為首務。”清 龔自珍 《己亥雜詩》之十四: “穨波難挽挽穨心, 壯歲曾為九牧箴。”李大釗 《警告全國父老書》: “挽狂瀾於既倒。”4.挎;彎手鉤住。《水滸傳》第二六回: “只見那小猴子挽着個柳籠栲栳在手裏, 糴米歸來。”張恨水 《啼笑因緣》第四回: “ 家樹 伸過一隻手來挽了自己的胳膊。”張天翼 《報復》: “他又坐到她旁邊去, 手挽着她的腰。”5.捲起;疊起。唐 韓愈 《芍藥歌》: “嬌癡婢子無靈性, 競挽春衫來比並。”《林則徐日記‧道光十八年八月朔日》: “登岸閱視新挽之 柳眉月隄 一百六十餘丈。”巴金 《寒夜》九: “母親繫着圍裙, 立在方桌前挽起袖子洗衣服。”6.編結。唐 柳宗元 《貞符》: “惟人之初, 總總而生, 林林而群, 雪霜風雨雷雹暴其外, 於是乃知架巢空穴, 挽草木, 取皮革。”《紅樓夢》第四六回: “眾人看時, 幸而他的頭髮極多, 鉸的不透, 連忙替他挽上。”魯迅 《且介亭雜文‧病後雜談之餘》: “小丑挽一個結, 插上一朵紙花打諢。”7.引申為繞。《官場現形記》第八回: “剛纔我從 同慶里 出來, 先挽到號裏打聽過。”8.哀悼。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‧樂府》: “至於 軒岐 鼓吹, 漢 世鐃挽, 雖戎喪殊事, 而并總入樂府。”魯迅 《兩地書‧致許廣平十五》: “但看他挽 孫中山 對聯中之自誇, 與對於完全‘道不同’之 段祺瑞 之密切, 為人亦可想而知。”9.見“ <<挽挽>> ”。
Ханьюй Да Цыдянь. 1975—1993.